Written by Vam Zhang; Thursday, May 24, 2018
本书为马佳伟老师推荐。作者李天祥老师在1985年以前任央美油画系二画室主任,后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出任院长,1928年生人;作者赵友萍老师是前央美油画系二工主任,1932年生人。
我在2018年3月通读第一遍,5月完成了第二遍的研读,几点感受:
画画是实践在先的,进行理论的分析是为了更有效的提高绘画技能,脱离了实践的“文字技法”本身没有意义;而看完了书该怎么画还怎么画也就失去了理论研究的指导意义。所以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画画看看,看看画画。
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很多的发散思维,全都写在笔记里,欢迎大家和我讨论。
心中画,纸上画,知行合一。
《绘画色彩学》
笔记中引用了大量书中原文与图片,其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
笔记中引用了大量第三方图片,其版权归第三方所有,我均已标注出处。
本笔记仅做学习研究使用,禁止一切商业用途,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本文章不同于本网站其它内容,本文章遵守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CC BY-NC 4.0) 协议。
黑色字 – 书中内容的转述
引用 – 原文引用
绘画中,色彩不能独立存在,不能过分夸大色彩的作用–形色结合服务于创作内容。
色彩能力并非天赋,色彩能力可以习得,色彩规律可以研究,并且可以通过迭代提升色彩学的整体水平。
颜色如何产生:光学角度,物体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光源照射的结果。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它吸收一部分色光,再反射一部色分光,反射出来的色光就是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全反射呈现白色,全吸收呈现黑色。三棱镜分出七色光。
光源色:光源的颜色。
固有色:物体在白光之下所呈现的颜色。它是人们对物体颜色形成的普遍认识,物理学上可以否定固有色,生活和绘画中不能否定固有色。
条件色:在不同光源、环境的条件下,物体所呈现的色彩。
固有色和条件色之间的关系是“统一 + 矛盾”:每一对象的固有色用以区别其它对象颜色;每一对象受到特定环境下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以条件色的面貌呈现。
色相:色彩的外相,是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人眼所感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此解释出自维基百科
色光三原色:红(Red)、绿(Green)、蓝(Blue),色光三原色混合时为白光。 物体三原色:品红(Magenta)、黄(Yellow)、青(Cyan),物体三原色混合后为灰黑色(理论为黑色,实际达不到)。
明度:明暗深浅。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冷暖。
冷暖:色彩的冷暖倾向。来自人们的生活感受:红、橙、黄等使人联想起火、灯光、阳光;蓝、绿、紫联想起冰、水、霜、雪。
补色:色环上180度角两端的一对颜色。二者混合为黑灰色;二者并列对比强烈,呈不和谐。
一次色:红、黄、蓝。即,三原色。
二次色:橙、绿、紫。即,三间色。二次色较一次色柔和。
三次色:二次色基础上进一步邻近色相混产生六种三次色。
复色:任何两个间色和三个原色混合生的儿子。
一、二、三次色都是太阳光谱色,不易与其他颜色谐调,即常说的“怯”和“生”。
素描中的色调(调子):对象的亮、暗、灰面。调子不统一画面就“花”。
色彩中的色调:不同对象上笼罩着的特定色相、明度的光源色,结合物体固有色所产生的统一的色彩倾向。色调在写生中起色彩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就乱。
色调种类:
一般情况下色调的确定以主要光源为转移:早晨、太阳落山,浓密森林中,细雨蒙蒙江面……其色调各自不同。
复杂情况下,色调要在主观上定出主次:光源色强烈依靠光源色定调,白光情况下以对象主要色块定调,复杂情况下主观判断主次定调,目的是要达到使画面是一个有主有次既有矛盾又统一于一个和谐的整体,使人感到丰富多彩又和谐一致。
“四固定”前提:光源固定、环境固定、对象固定、作者固定。
“四固定”优点是可还原特定环境下色彩关系;缺点是特定环境场景范围大小受限。
思考点:人们所能感知的所谓的“正确”的色彩关系,是有内在规律的。由此可推论:把规律抽象成为逻辑,然后按逻辑赋予不同色彩组合,看起来依然谐调。例如郭永文老师的“黑风景”。
思考点:有没有系统性的大规模取样或者研究?这是否属于“有限范围里完全信息的博弈”?
弱化环境色特点,根据记忆和经验(基于大量写生经验)作画,符合大脑归纳思维特点。
白马的例子:白马亮面色彩的变化与光源色联系着,暗面的色彩变化与其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联系着。
本节讲述的是色彩冷暖变化的基本规律。 在条件不同的环境下,运用这些基本规律,便不难找出物体色彩的的冷暖关系变化。
一般规律与和个别经验:一般规律适用于一切条件之下;个别经验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有效。
一个个别经验的例子:室内色彩关系是亮面冷,暗面暖;室外则是亮面暖,暗面冷。
残像效应(Afterimage):“物体的亮面和暗面呈补色关系”
孤立观察:死盯一处,感觉和对象色彩已经完全一致却不像;死盯一处,越看颜色越多。
整体观察:一定光源、环境的条件下,把对象、环境的各种不同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正确的比较确定下来。
重要的是“色彩关系”。
照抄:颜料中最浅(最亮的)到最深(最暗的)色之间的色差比自然中实物的色差要小得多;即便对象颜色在颜料明度范围内,追求局部绝对相同也无法表现特定时空的复杂的条件色。
概括:把自然界的色差范围(从明至暗、从冷至暖)按其比例关系收缩在画面之中–这就是,看关系、画关系。
比例相同:要画三件物品,其明度差别比例是2:6:10,以10为最亮,我们没有亮度为10的颜料,便可缩为1:3:5。
文中几个很不错的“违背直觉”的例子:太阳落山的天空,顺光时的蓝点,逆光时的白云,逆光时的天空。
印象派早期的理性探索:引用谢甫列尔和格尔姆格尔兹的著作。
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违背了一般性规律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没有了特殊性就失去了生动丰富的感染力。
色调是一幅画的色彩指挥,即使局部色彩很好,如果调子乱了,也会使全盘失色。
确定主调并确定各调子之间的关系:针对两个或以上调子并存的对象,要确定主调是哪个,以及画面上同时出现的几种调子之间的关系。
例子,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景物:
如果整个画面关系正确,以亮面暖调子为主调,画面便呈现晨光柔和和温暖的气氛; 如果以暗面冷调子为主调,画面便呈现早晨清爽的感觉。
培养记忆能力是为了更全面的比较不能同时出现的色调。
光源色倾向明显时(早晨与黄昏),易于掌握色调;光源色倾向微弱时,固有色成为主导,写生的时候选景很重要,道理同摆模特。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观察分析,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可以作为固定模式,更不能束缚观察、感觉和鉴别能力的发展
案例分析
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将对象的无数层次压缩到最少层次:三至五层;并确定各层明度距离关系。
黑、白、灰色层不等于明暗面:比较明度分色层,实际上是将明暗与固有色的深浅全纳入色彩明度的轨道去统一比较的。
例子:
冷暖问题是写生色彩的精华。
作画时要在确定了黑、白、灰关系的基础上做冷暖的比较,才不会导致产生繁琐、灰暗、混乱的被动局面。
冷暖变化也要尽量归纳到相对少的数量。
以黑白灰分析为基础,在同类明度的色层中进行冷暖的比较。即:黑色块与黑色块相比较,灰色块与灰色块相比较,白色块与白色块相比较,这样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
明度不同的色层,没有必要比冷暖
比色相时往往不自觉的进入到固有色的观察方法,所以条件色观察方法一般不比色相,只有在明度相同,冷暖也难分时才用色相来区分。
总色调记在心,
分层次要认真,(指黑、白、灰关系)
同等明度比冷暖,
冷暖相同色相分,
整体观察精概括,
突出特点见精神。
理论要应用于实践,掌握条件色最好的手段是写生。
只有经过自己亲身观察、分析、实践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别人的作品。
主要目的:训练色彩基本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
选材:风景和静物。
风景和静物对“形”的要求,都不像肖像那样严格,所以可以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解决色彩规律的问题上。
选景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每次选择不同类型的光源环境。
从光源来说,早晨、黄昏、阴天的色调明确、统一,易于掌握;
从对象来说,初学者最好选择景物造型简单的对象,如田野、水库、道路、简单村落等等。
需要有一定的构思意图,它带有一定的创作性质。
根据创作需要进行的专题性的写生。
步骤方法上不能强求一律,不是死记硬背某个具体方法,而是明白了采用这种、那种方法的道理,了解他们的利弊,以便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一种较为简易的画法的详细介绍,详细看精读笔记图文对照,这里总结出关键步骤:
第一步,选景、打轮廓,然后定调:即,在脑子里归纳出对象的色调特点,构成对整个画面的色调约束。
第二步,明确明度层次,实践于画布。搞清画面上对应于对象的黑、白、灰色层间的明度距离。在铺同明度色层的色块的时候,就要注意不同位置的冷暖差异,并表现出来。
第三步,调整。再回到大调子的角度观察。
色彩速写,重在以色写神。
早晨和黄昏的区别:一种典型情况是,色彩特点上,早晨阳光偏冷黄或冷红,黄昏则偏桔黄。
变化总是有规律可寻,但规律决不能代替实践
2-4个小时完成。实则也不慢。要求造型和神态表情上的严格性与生动性,必须兼顾形、色、神。
人像慢些是在生活中收集各种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造型艺术,如何表现人物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写生虽然是对照对象(不同于肖像创作),但也需要立意–即作者对被描绘对象的认识、理解与判断的形象体现。
每次作画都应该是两张画:一张画在心中,就是所谓立意;一张画在画布上,是心中画的具体体现。
心中的画设计得好,落笔才能生动,才能从全局较好地把握对象,有条不紊描绘出形、色、神兼备得作品。
第一步,根据立意确定构图,起轮廓。
虽然不够准确但却可以迅速排除底色的干扰,使画面尽快变成色彩关系组成的空间,以便进一步深入刻画
第二步,用油色调整大关系。
第三步,重点深入刻画细部。
重点刻画是不能够平均对待,而是要重点抓住最能传神的部位深入刻画。
深入刻画的过程是形色密切结合的过程,重视形是指不能只看色彩变化,要明白色彩变化与形体变化有相联系的地方,也有不相联系的地方。用色彩造型正是要抓住相联系的地方,使形色统一。
最后一步,全面调整
不同性格不同肤色的肖像慢写参考:案例分析
脏、生、粉、灰、暗的总体原因都是因为大的色彩关系不对。
灰、暗主要因为黑、白、灰处理不当;
脏、生、粉因为色度处理不当、冷暖关系和色相变化关系不对。
色调是客观存在的,它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情绪。一种色调所体现的情绪总是伴随着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和事件所产生。情况变了,一种色调就可以体现不同的情绪。
经过一定的写生训练,掌握色调是较容易的,但在创作中自如地运用色调是很难的。要掌握这种能力需要大量练习:写生、记忆画、心中观察比较。
暖亮调子表达欢快情绪:在和平的原野上–梅利尼科夫 (On Peaceful Fields by Andrei Mylnikov)
暖亮调子表达燥热的令人窒息的情绪:伏尔加纤夫–列宾 (Barge Haulers on the Volga by Ilya Repin) 作者把两幅暖调子的画放在一起比较分析,这种方法特别好。这可以看出相同色调的不同应用。这两幅画虽然都是暖调子,但传达的情绪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如果问为什么同样的色调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仅从画面分析,那么就是画面内容给人带来的不一样的联想,特别是人物的姿态、表情。所以说色彩、造型是服务于立意的,并不是说谁比谁重要,但单从顺序来讲,你的构思是第一位的,有了构思,就可以思考用什么样的形与色表达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那这就是个技术问题了。
暖亮色调表达悲哀:曹雪芹故居–李天祥
暖亮色调表达贫苦:晚祷–米勒(The Angelus by Jean-François Millet)
冷灰色调表达凄凉忧郁、沉闷压抑:弗拉基米尔路–列维坦 (The Vladimirka by Isaac Levitan) 在观看这张画作的的时候,能感觉到它的色调、构图传达了忧郁与压抑的感觉,单从画面本身来讲,冷灰色调的应用非常的到位。而弗拉基米尔路有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符号性的象征意义。所以了解了这条路的故事,再加上画面的处理,就会形成两个维度的感染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平方级别的效果。创作基本上是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的,所以说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要了解时代,了解作者,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反过来讲,一个历史阶段,它是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多方面共同组成,同时还原这些不同的方面才能够看到更全面和立体的历史阶段。
冷灰色调表达美丽、和谐、富饶:水乡小景–古元
一张色彩创作的整体效果包括两部分:
“形式感”来自于生活。
色相和色调一样,都是客观存在,它们本身并不具有情绪或感情。
们之所以对某些颜色产生较复杂的联想,是因为生活中某种颜色经常和某种形象、物品、时间、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缘故
颜色引起的情绪以及它的象征性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对象关联。因此它不是神秘的,但它是极其丰富和不断发展的。
颜色所引起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民族不同而不同,时代改变而改变,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
色相的谐调、不协调、对比强烈、刺激、柔和等,这些感觉属于生理现象。
甲乙分别具有两种色相的物体,同等程度的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在观察这个对象时不能产生自然的次序感或统一感,而是应接不暇,不知道看哪个好,这就造成了一种不协调。
同调和谐:色盘上一半是从暖红到暖绿的暖色调,一半是从冷红到冷绿的冷色调,他们相互间是比较和谐的;
邻色和谐:同调色中相邻的两色也很和谐,这属于邻色和谐;
同类色和谐:同一色相从深到浅也较和谐,这属于同类色和谐。这种和谐最柔和但却较单调。
对比色和谐:色盘上距离较远,但又不是180度相对的一对颜色是对比色和谐。它既和谐又醒目,但不容易选择。
把不和谐变为和谐的方法:
波提切利的线描填色技法
先“形”后“色”的古典画法
伦勃朗的透明画法
先“色”后“形”的画法
印象派与运用色点、色线、色束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