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m Works

《绘画色彩学》精读笔记--第六章

六、条件色观察方法的四个要点

六章讲绘画时观察与思维实践方法

1. 要整体观察切勿孤立观察

什么叫“孤立观察”:

  • 只看局部–即使调出了和对象固有色完全一样的颜色,画到纸上却不像。
  • 死盯色感不明显的对象,如灰土地、白墙,感觉色彩很难找,又似乎什么颜色都找得出,时而偏紫、时而偏绿、时而偏冷、时而偏暖,最后无法用色。
    第二个毛病,我在画人脸中间调子的时候有过明显的经验–感觉又冷又暖,改了一遍又一遍。

孤立观察本身就违反了条件色的观察方法,因此也不可能正确地表现写生色彩的生动效果。
实践点:绘画中分辨自己的观察方法,一旦陷入局部观察马上提醒自己跳出来。

“整体观察”的方法:

条件色需要在比较当中认识,把对象、光源、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的观察比较。
重要的是现在脑中建立这些条件的意识,然后带着这些意识去做具体的分析。

“整体观察”达到的目的:

在一定光源、环境的条件下,把对象、环境的各种不同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正确的比较确定下来。

色彩关系确定的准确,条件色就体现的准确,作者所描绘的特定环境、时间的色彩,就具有了生动的表现力。

重要的是“色彩关系”。
画的不是颜色是关系–这句话也是不止一次听王汉英老师讲过,这里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解释。

图2中玫瑰花的例子。

2. 要概括,不要照抄

照抄导致“照相主义”:

第一,颜料中最浅(最亮的)到最深(最暗的)色之间的色差比自然中实物的色差要小得多;
第二,即便对象颜色在颜料明度范围内,追求局部绝对相同也无法表现特定时空的复杂的条件色;
第三,照抄会养成局部观察的习惯,无法得到条件色。

怎样概括:

把自然界的色差范围(从明至暗、从冷至暖)按其比例关系收缩在画面之中。

这就是–看关系、画关系。

例如: 要画三件物品,其明度差别比例是2:6:10,以10为最亮,我们没有亮度为10的颜料,便可缩为1:3:5。

和对象色彩不是绝对相同,而是比例相同。色调和冷暖也是如此。

所以说“概括”的方法就是让画面上的明度、色调、冷暖和对象上的“比例相同”。这部分可做的训练很多,书中并没有深入解释训练的过程,需要自己研究补充。 实践点:创造明度、色调、冷暖相差非常多的场景,尝试作画。

3. 要分析理解不能单靠感觉

文中提到了一些不错的“违背直觉”的例子:

  • 太阳落山时总感到天空暗了,其实这时往往天空是最亮的;
  • 顺光时的蓝天感觉很亮,其实它往往重于受光的浅色物体,如土地、柏油路、白墙壁等;
  • 逆光时看蓝天白云,总感到天空与云明暗差别很大,实际上差别很小;
  • 逆光时的天空,看上去感觉是发冷的蓝色,实际上这种情况下它往往是发暖的色块。

一个穿蓝色上衣的人,从写生色彩学的观察角度:在当时特定的光源环境等条件下,从亮面到暗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色彩变化以及受光或逆光时的色彩变化。

只有通过以上方法才能“感觉”到条件色。

本节讲的是分析理解的重要性,因为很多的“感觉”其实并不是客观的。只有暂时抛弃主观的“感觉”,客观的观察,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

可以引申到解释“先天直觉”与“后天直觉”的差异。后天直觉是人类可以培养的能力。“感觉”这个东西并非不靠谱,而是你必须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因为专业人士长期从事这个行业,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积累,而对于初学者,感觉之所以靠不住,是因为初学者依托的是更多的以往的思维惯性。 详见“得到APP:李笑来,2017-3-30”,关键字“专业人士”;和“得到APP:王煜全 2017-05-6 前瞻性思维”,关键字“后天直觉”

印象派在外光表现色彩上之所以有所成就,绝不是像他们自己宣称的“只凭感觉”。相反,比起古典画派来说他们更多的理解了外光条件下的色彩规律,也因此他们的画具有条件色彩的生动性。

实际上他们确实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探索,比如引用谢甫列尔和格尔姆格尔兹的著作。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都不是出色的理论家,而且又在最初的探索阶段,所以很多看法自相矛盾。

研究写生色彩,我们强调的要分析理解,但又必须以感觉为基础。自然界的色彩无比生动丰富,即符合规律,又不是千篇一律,总有意想不到的特点。 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违背了一般性规律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没有了特殊性就失去了生动丰富的感染力。

上文中的“特殊性”的存在,我从数据的角度理解是数据量过大,人们的大脑运算模式不能够全部采样并找出其内在规律。假设可以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理论上就可以分析出更多的细化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数据量和处理模式的问题。

分析理解是在控制感觉,是建立宏观的认识

4. 正确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

整体观察:通过正确的比较、分析,确定对象中的每个局部在整体中的位置与关系,把所有的局部色彩,摆在统一的整体中,并使之各部分关系正确、谐调。

利用最简捷的比较方法,准确、鲜明、生动的抓住对象色彩关系的精神:

(1)比色调

第一步,比色调,是针对与整幅画面的大关系说的,即,定调子。

色调是一幅画的色彩指挥,即使局部色彩很好,如果调子乱了,也会使全盘失色。

第一,培养和训练记忆色调的能力是为了更全面的比较色调。

例如:上午九十点钟,阳光是偏暖的白光,因此亮面是微暖的调子。但在具体观察时,往往觉察不出物体的亮面都笼罩着一层暖光,所以也不觉得是个微暖的调子。 这就要求我们与月光下、日光灯下、晨光下的不同冷暖调子做比较– 才能确定上午九十点钟的阳光是比早晨的阳光冷一些,比中午的阳光暖一些的微暖色调

因此我们要进行记忆比较,因为有些不同的色调不是同时存在的。

培养和训练记忆色调的能力,逐步掌握各种不同时间条件下自然界的色调变化。

第二,确定主调并确定各调子之间的关系。

在同一时间内,由于光源色不同,对象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子并存。 这时候需要确定主调是什么,以及画面上同时出现的几种调子之间的关系。

例如:画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景物:

  1. 亮面统一在暖调子当中;
  2. 暗面受天光影响统一在冷调子当中。

如果这两种调子的关系特点不明确,早晨的特点就表现不充分或表现不出来;
如果亮面和暗面的调子各自不统一,整幅画的调子就乱了。
亮、暗面调子需要分别各自统一

如果整个画面关系正确,以亮面暖调子为主调,画面便呈现晨光柔和和温暖的气氛
如果以暗面冷调子为主调,画面便呈现早晨清爽的感觉

第三,光源色倾向明显时(早晨与黄昏),易于掌握色调;光源色倾向微弱时,固有色成为主导,写生的时候选景很重要,道理同摆模特。

现实中不是任何地方的色彩调子都是统一的和美的。在早晨与黄昏,光源的光色鲜明时,景物和调子比较统一,初学者在此时作画,易于掌握色调。

白光下,如中午,光源色色彩倾向微弱,景物固有色突出–这时景物各部分固有色成为决定色调的主要因素。这时如果他们不统一,就会感到“花”或“乱”。所以 选景极为重要,否则很难画出色调统一、整体和谐的效果。

所以写生时要精心选景,这也是在课堂内为何“摆模特”而不是随意画。

第四,客观对象千变万化,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观察分析,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可以作为固定模式,更不能束缚观察、感觉和鉴别能力的发展。

例一:“生活中与画面上出现两种以上的调子必有一冷一暖,亮面冷暗面一定要暖”。

这种关系存在,但不都是这样:

在早晨阳光下,亮面是暖色调,暗面是冷色调;
在烛光下的室内,亮面和暗面可能全是暖色调,一个是暖黄色调,一个是暖棕色调。

不能让任何一种关系作为固定的教条去束缚观察、感觉和鉴别能力的发展。

例二:“要使调子统一,只要各部分都加入一种共同的颜色就能达到目的”。

这么做的确能够达到统一调子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好像是从有色眼镜中观察对象或是舞台射灯照射的效果。 这不是写生中的调子,不会让人感到真实生动,原因在于: 外观色彩的变化与统一,都是一种色调为主其它色调为辅的统一。 只有正确反应这种统一,画面才是真实生动的。
以上加粗部分是一个论点,需要论证

案例分析

调子之间的比较的目的:为了确定调子的明度、冷暖和色彩的倾向。

秋林晓雾

这是一个明亮的暖调子,虽然景物笼罩在朦胧的雾中,但是,整个画面则显出了秋天金色的光感。

小屋

这是一张主调是中间偏暖的调子;前景、中景的暗面全是偏冷的调子,在这幅画上以陪衬的地位出现。 时间是夏日早晨七、八点钟,晨光照射在小屋的白墙和道路上,亮面笼罩着一层阳光,暗面与亮面冷暖对比较强。

高原之晨

偏冷的亮灰色调,虽然天空充满了黄色的阳光,但只是陪衬地位,主调是反射着冷色天光的山石和积雪。
这张画应该是偏色比较重的,因为天空中的颜色已经呈现了蓝紫,我在网上搜索也没能找到颜色较好的图片。

钢厂速写

暖的暗调子。虽然是逆光条件,但是由于当时天光受到钢厂烟气的影响,反射在高炉暗面的色彩不像晴朗的蓝天那样冷,加以高炉本身有较强的暖棕色的固有色,同时还有周围建筑的暖色影响,高炉暗面也呈暖色,只是远方高处微冷一些,画面感觉强烈、浓重而有气势。

由此可见,画画的时候要从具体的对象出发,不能把具体的经验视为教条,否则从想当然出发,暗面受天光影响就一定是冷色,不去分析对象的特点,画出的东西就容易概念,画面变得虚假,就会失去感染观者的力量。

可见掌握一般性的规律是为了纠正观察错误,但是一般性规律也不能涵盖所有具体情况。
Le Canal de Mahmoudieh (马赫穆迪亚运河)

by Mahmoud Sa’id 穆罕默德·赛义德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asset/le-canal-de-mahmoudieh/KAFKGqdAF1jbjQ

暖色调为主调,前景与中景冷色调不多,暗部偏暖较多,亮面暗面冷暖对比不强。根据日光角度猜测是上午10点以后或者是下午2、3点?具体时间不好猜测,我目前写生经验太少,需要多加练习。

Haystacks and Barn (草垛与谷仓)

这是一张暖调子为主的画。感觉是秋天的早晨。日光照射强烈,亮面呈现暖色调明显,秋天金色的光感。近景和远景的暗面都呈现冷色调,比如近景的石头的暗面,树干的暗面,部分都呈现冷调子。中景的谷仓,其固有色应该是偏冷的色调,它的亮面因为强烈的光源色照射呈现暖调子。

by George Bellows 乔治·贝洛斯

(2)比明度–区分黑、白、灰层次

主动把对象的明暗层次归纳到三至五层内,并确定各层明度距离

色调确定之后,大的色层就是首要的问题。

比明度就 是根据对象的特点,根据作者的认识、理解、感受将对象各部从明度做大致的比较,分成三至五层并确定各色层的关系。

任何对象,从它最亮到最暗包含数不清的明暗层次,照抄的结果往往灰暗无力。

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将对象的无数层次压缩到最少层次

  • 黑、白、灰,或
  • 黑、深灰、中灰、浅灰、白

原则是尽可能少。如同写作,三句话能说清楚,第四句就是废话。

三至五层足够用,层次太多反而界限不清,三至五个主要层次其他一带而过,反而显得丰富。

只分黑白两层也不行,感觉不到色彩效果,但这是版画中的普遍方法。

确定各层关系,如:有的画面黑色块与灰色块明度距离近,白与灰色块距离远;有的白、灰色块明度距离近……,这样做是为了明度上把握对象的大致关系。

黑、白、灰色层不等于明暗面

黑、白、灰色层不等于明暗面–暗面不一定都是黑色层,亮面也不等于都是白色层,例如:

  • 白色的衣领暗面往往只是灰色层,
  • 头发的高光往往仍是深灰色层,
  • 脸部的亮面也不一定是白色层。

所以比较明度分色层,实际上是将明暗与固有色的深浅全纳入色彩明度的轨道去统一比较的。 这种黑白灰关系观察的比较正确,明暗关系也就自然正确了。

初学者经常搞混,包括我自己,一看到领子的阴影、头发的暗面,就画的死黑。 以上加粗部分总结的相当到位,这就是把写生对象转化到画面中的核心!!

一幅作品的黑、白、灰三种色块的比例关系正是决定这副作品是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的主要因素。

确定一张作品的调子是在绘画之前,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先在思想上确定调子的特点。

(3)比冷暖

相对于第一步比色调,这一步比冷暖指的是细节

一张作品远看大效果强烈与否主要在于黑、白、灰大色块的布局。

冷暖问题是写生色彩的精华。色彩之所以能够生动的表现对象,关键在于冷暖处理。

以写生色彩关系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主体性创作、风景、肖像创作中,不仅要求黑白灰关系和大布局,而且要求细致的冷暖变化。

注意,这里结合前面的内容,给出了一个结论,即:作品远看大效果取决于调子和黑白灰;近看细节生动取决于冷暖。

所以这里也确定了一个顺序,就是先确定黑白灰关系,之后再找冷暖。因为冷暖相对于黑白灰更为具体。

作画时要在确定了黑、白、灰关系的基础上做冷暖的比较,才不会导致产生繁琐、灰暗、混乱的被动局面。

对象的冷暖变化也是无穷无尽,所以我们也要主动归纳到尽可能少的数量。

所以,以黑白灰分析为基础,在同类明度的色层中进行冷暖的比较。即:黑色块与黑色块相比较,灰色块与灰色块相比较,白色块与白色块相比较,这样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

再次想起马佳伟老师的那句话:同明度的情况下,颜色不同就不会显得乱。

明度不同的色层,没有必要比冷暖:

第一,不同明度的对象或色层,主要特点是明度不同,关键是分清了黑、白、灰大关系特点就能正确反映; 第二,不同明度的两种色层,如果色彩分明,无须比较就可分清,如:朱红旗与淡蓝的天,深蓝色天空与黄灯光,白上衣与橙黄色的头巾; 第三,不同明度的两种色块如果色彩倾向不鲜明,往往很难区分谁冷谁暖,不用纠结于此,因为不影响画面的生动效果。如:白墙与灰地,淡蓝色上衣与深冷紫色的裤子,白皮球与紫红台布,逆光的暖色天空与树干等。

“正确地分析、比较方法”这一节,给出了一个思维模型,即色调、明暗、冷暖是观察分析中三个重要的因素,绘画过程中他们的先后顺序和权重是怎样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亮面与暗面一般来说不用比较冷暖,因为往往不属于一个明度;但是,特殊情况下,如果二者属于同一明度就应该进行比较。如:头发的亮面与暗面有时候同属黑色层,白衣服的亮面与暗面在光线较弱时同属于白色层。

“知识无用论”:学知识就像吃东西一样,你必须自己嚼了才能消化吸收,而这些食物转化成你的肌肉和能量的时候,你能说这块肌肉是我吃哪块鸡腿编的吗?我跑了1000米的能量来自于一杯可乐+一根油条吗?

(4)比色相

比色相时往往不自觉的进入到固有色的观察方法,所以条件色观察方法一般不比色相,只有在明度相同,冷暖也难分时才用色相来区分。

例如:一个灰绿色的桌布上面放一条灰紫色的围巾,如果他们的明度、冷暖都相同,这种情况下就以色相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别。

六句总结

总色调记在心,
分层次要认真,(指黑、白、灰关系)
同等明度比冷暖,
冷暖相同色相分,
整体观察精概括,
突出特点见精神。